美國管理學者畢德士提出,二十一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由於時代的變遷,白領上班族過去盲目的追求引以為傲的工作頭銜,在新的知識世紀已失效,彼得杜拉克在最新的著作中指出,現在個人專長的壽命,比企業的壽命還長;另一份調查資料顯示,大企業的平均壽命是35年,創業企業80%的壽命不超過5年。如此看來,在企業裡謀生的人才的工作年限相對要比企業的壽命要長。從現在開始,你要改變思考,塑造個人品牌特色,才能邁向個人競爭力的第一步。
個人品牌建立已不再是知名人士的專利,而是現在工作人謀求繼續生存之道。如何塑造個人品牌,主要在於在這個職場上,「你的價值是什麼? 」(What is your value?),其次是「你怎麼樣差異化?」(How to be differentiated?)其自我分析與自我提升方法如下:
品牌管理的4P落實於個人品牌價值
行銷人都清楚如何創造產品品牌價值,就是運用4P的理論,現今已有幾位知名企業的品牌經營者,將此理論套用於”個人品牌建立”上。
1. 產品(Product):回歸到人身上,就是指個人本身。你的能力夠不夠、情緒管理好不好,也就是個人是否具專業專長,都是「產品力」的表現。2. 通路(Place):也就是個人的定位,就是你期待別人是希望如何看待你。3. 宣傳(Promotion):對應到平時的人際溝通、互動,以及人際關係的處理是否深植人心?4. 價格(Price):亦即個人的價值,當別人有需要幫忙時,是否第一個想到你?意指你期許自己被利用的價值為何?
剔透人性的學習標竿
最經典的個人品牌塑造成功的例子是企業名人何麗玲的『一場火災,燒出人脈學』。話說幾年前,她的住所「僑福花園廣場」電線走火。悶燒的高溫,讓客廳牆面的大魚缸爆破,約一噸的水如洪水般傾洩而出。僑福花園大廈濃煙四溢,何麗玲的豪宅滿目瘡痍,樓下鄰居也被殃及。何麗玲接到通知後,在第一時間打了三通電話,緊急處理危機。她先請律師趕到現場,處理法律問題;接著,她拜託好友營造工程老闆派人到僑福去抽水;另一個最重要的動作是,她請助理定好一百盒水果禮盒及一百張卡片,並親自拎著這一百盒水果禮盒與致歉卡,拜訪每一戶鄰居,為火災造成的不便致歉,成功的化解此危機。
此舉除了看出她深諳人情世故外,也凸顯出她獨特的「人脈學」。她做事的高圓融度,及處處禮數周到,在火災消息曝光後,何麗玲共接到超過兩百通的關心電話。
也說明了個人品牌塑造,除了IQ高,EQ也要好,人脈哲學的維繫不能少。同時也不要忘了凸顯自己的價值。在過往的時代,家中長者始終認為,女孩子當老師、進銀行或公家單位最好,這樣就有了鐵飯碗、金飯碗。今時非彼時,即使在過去實施終生雇用制的日本,也開始裁員及大量使用派遣。在好萊塢,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what you know),而是在於你認識誰(whom you know),更重要的是誰認識你(Who know you)」。
打造個人金字招牌
現今不僅公眾人物必須講究形象與包裝,甚至活躍於職場的白領階級也開始追求此行為。但矛盾的是,大家對於產品要講究市場定位、品牌策略覺得天經地義;但很少人將類似的努力與概念套用在與事業生涯息息相關的個人品牌經營上。
如我之前常在面談時問求職者:「你認為你與其他的求職者最大的差異是什麼?」「你覺得你的主管或同事會給你什麼樣的評語?」求職者的反應往往答非所問。
因此要如何差異化、讓別人記得你就十分重要了。你留給他人的深刻印象必須是正面的,讓對方覺得你在某方面很專業,另外你要使自己累積更多競爭力,如果在整個組織體系裡,連你都不清楚在主管心目中、甚至是擴大到整個人才市場中自己的定位,那就表示『你』這樣商品不夠具有特色。
如果無法凸顯個人的價值,到了討論薪資時,如何向用人單位堅定的傳達出「我值得這個價碼」的訊息?所以,關心自己在別人眼裡「你」是什麼樣的人是一門學問,它不但影響你目前的事業發展,更影響你未來在就業市場上的行情指數。
個人的品牌經營的策略須『以變應萬變』,在不同的生涯階段都必須重新審視並予以修正;而你的品牌形象一旦深植人心,就彷彿金字招牌般不易磨滅,這也算是一項長期投資。
因此,如果你時常為了來自各方的「獵才或派遣」電話弄得不勝其擾,我倒要恭喜你,你已成功的建立了個人品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